中國房地產去庫存1.0版本
1995年底,在房價連續陰跌,無人購房的情況下,全國商品房累計空置建筑面積高達5031萬平方米。1996年房地產行業已然出現了全面巨額虧損。1997年,在“金融強調”索羅斯等一幫國際炒家的金融市場操縱下,亞洲金融危機爆發,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瀕臨崩潰。
1998年7月3日,政府開始救市,宣布全面終止福利分房,中國房地產去庫存的1.0版本正式開始。2001年,供需關系開始失衡,在這一年里,前3個月內的北京,房價的漲幅就達到97.3%,政府唯一的選擇就是全面整頓房地產。2002年首發調控之“217號文”。從土地供應、住房結構、市場整頓等方面進行調控,市場對此的反應是漲幅減緩,但是北京房價繼續上漲。2003年6月,央行緊接著印發“121號文”,嚴控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、土地儲備貸款、個人住房貸等。并且首次推出了二套房提高首付,利率上浮等概念。
然而造化弄人,非典全面爆發,中國全國經濟影響嚴重,經濟增長率下滑到6.7%。出于保增長的考慮,在全國地產商的強烈抗議下,住建部發布了“18號文”,此文內容和之前發布的121號文完全相反,將鼓勵房地產發展定性為擴大內需,拉動投資增長,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渠道。
于是全國房價只跌反彈,繼續上漲,2004年同比漲幅達到14.4%。2005年,在輿論壓力下,國務院推出“國八條”。這次調控的內容主要是要求各地政府要提起重視,房價控制不好要追責,保證中低價位、中小戶型的供應,建設廉租房。國八條并沒有產生任何實質性作用,同年市場漲幅達到12%,讓國八條淹沒在塵埃里。
2006年建設部等九部委推出雷霆手段,推出“國六條”。首次提出90/70的戶型政策,核心目的在于遏制高房價,調控住房結構,加大中小套型比例,對房地產市場的供應結構進行調整和規范,從而保障房地產住宅產品更加合理。讓更多的人能夠買上房子。然而當年房價上漲6%,國六條再次被淹沒。
2007年,民怨沸騰之下,《關于加強商業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》下發。具體要求:對于貸款的二套房,首付不低于4成,利率為基準利率的1.1倍,嚴格控制銀行開發貸,項目資本金不達到35%不給放貸。
效果非常顯著,一直上漲高燒不退的房價立刻跳水,北上廣深這4大一線城市出現了大量的地產中介門店倒閉現象,房地產交易量價齊跌。